宜兴日报数字版4月14日讯(记者 张 胤) 66岁的陈道萍,不管去哪,上衣口袋里都带着手机,她觉得手机在身上会很安心。而她手机的几十条通话记录里,大部分电话都是她打给吴医生的。
吴医生名叫吴洪军,丁蜀镇人,今年38岁,是市第二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的医生。两年前,陈道萍因身体不适在医院住了一阵,她的床位医生就是吴洪军。通过检查,陈道萍被诊断患有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等慢性病,还有些焦虑抑郁。出院前,吴洪军告诉陈道萍,其实她没什么毛病,关键是要有好的心态,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给了她,“如果哪里不舒服,你可以随时打我电话。”从那一天开始,吴医生就成了陈道萍的“私人医生”。
离开医院没多久,陈道萍又出现了焦虑抑郁症状,觉得浑身不对劲,测测血压又高了起来,四肢也发抖。情急之下,她第一次拨通了吴洪军的电话。“你家里有阿普唑仑的药吗?有的话先服一粒,然后打开电视,选你平时最喜欢看的频道。另外,多喝些开水。”吴洪军的一番“电话坐诊”,让陈道萍的心情逐渐平静了下来。十分钟后,陈道萍竟发现自己一切恢复正常了。从那以后,陈道萍一有身体不适,就会打电话给吴医生。她说:“这个吴医生,我信得过!”
不久前的一天晚上,正在家中看电视的陈道萍突然发现左眼下方出现了一个光环,眼前的其他东西都看不清楚了。她赶紧叫老伴帮她拨打吴医生的电话。老伴看了看时间,说:“人家又不是你的儿子,你这么晚还打人家电话,会影响人家休息的。我还是直接带你去医院吧。”陈道萍犹豫了一会,还是“厚着脸皮”拨通了吴洪军的电话。没想到,号码刚一拨通,电话那头立刻传出了吴洪军的声音:“陈阿姨,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?快说给我听听。”了解陈道萍的症状后,吴洪军告诉她不要着急,做做眼保健操就能缓解。没多久,陈道萍的不适感慢慢消失了。
两年来,陈道萍给吴洪军拨打的电话不少于500个,不管电话铃声是白天还是夜里响起,吴洪军总会接起电话,为陈道萍“对症下药”。即使有时候忙于手头的工作错过了来电,他也会抽时间给陈道萍回过去。而像陈道萍这样长期需要吴洪军“电话坐诊”的病人还有几十个。尽管有时候忙得分身乏术,甚至遭到家人的抱怨,但他始终觉得,既然选择做一名医生,对自己接诊过的病人就有回访和在危急时刻提供帮助的责任。“做一个病人信得过的医生,我挺自豪。”吴洪军说。
评论已关闭